肯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肯阅读 >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 第46章 名臣杜断

第46章 名臣杜断

事实证明李世民真的很着急。

冯智戴当初进京的时候可是自己跟着李世民派来的人去长安的,而他带过来支援李世民的人则是在洛阳驻扎了整整半个月还要多一点儿后才被允许进京。

这还不算,所有岭南的将士都是还未到长安城就直接被打散编入不同的军队中,直到征讨罗艺结束之后这些将士才集合起来返回了岭南。

这冯智彧也懂,毕竟是皇帝,考虑的事情多。叛乱嘛,哪个皇帝不怕?

不过这次不一样,冯智彧到了洛阳驿站后仅仅过了一天后就见到了长安来的人,只是这来的人有些出乎了冯智彧的想象。

莱国公杜如晦。

不对,他现在还只是蔡国公,官拜太子左庶子、吏部尚书。

“蔡国公亲自过来是小子没想到的,辛苦蔡国公了。”

看着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杜断”,冯智彧多少还是有些感慨的。

历史上房谋杜断的杜断,李世民的从龙之臣,在这被后世传颂的大唐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杜如晦当真算得上是这贞观之治的中流砥柱之一了。

“初见小郎君,本该以礼相待,但时机不对场合也不是很恰当,某就不唠叨了,还请小郎君随某进京,尽快赈灾才是真正的大事。”

冯智彧无官在身,也没有什么功名,所以杜如晦直接用了坊间的称呼而非官场上的称呼,态度也很是随和。

要说这四十万石的粮食的确不是个小数目,这初唐能拿出来这个数字的也不在少数,但这说的只是能不能拿出来,而不是愿不愿拿出来。

这天下的田地是有数儿的,粮食的产量也是有数儿的,如非遇到天灾人祸的话很少会有像今年这种绝收的情况发生,所以佃租赋税这些都是如实交上去了。

可交是交了,但等百姓们需要了的时候却再也见不到了。

除了朝廷之外没有人会在这种年头给百姓发放赈灾粮,如果你早有善名在外也就罢了,若是没有,那么你散了家财也得不到好处,因为皇帝是要猜忌的。

所以,冯智彧带来的四十余万石的粮食也只能走官方渠道。

真要说起来的话其实冯家自己发放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样能最大限度的让这些粮食到达真正需要他们的人手中,但是这就有些喧宾夺主了,去年冯智戴带兵进京驰援的动作也就白做了。

有了杜如晦的到来后面的事情就简单多了,两万余将士被留在了洛阳,粮食则由杜如晦带来的人所接手,而且还当着冯智彧和杜如晦的面进行了清点。

随后,冯智彧就跟上了杜如晦,朝着这个时代政治和权利的中心出发。

长安,这个地方冯智彧想了很久,不是他很喜欢这个地方,也不是他很想来这个地方,只是作为这个时代最出名的城市,所以冯智彧还是想看看的。

看看这被后世成为盛世大唐的长安是个什么样子的。

当然了,眼下的大唐还撑不起盛世这个名头,只能说是一个开端。

乘船顺着黄河,冯智彧依旧是坐在头船上看着黄河上的风景,杜如晦虽然与他同乘一船但仅仅是在登船之初与冯智彧说了几句话,随后就投入到了粮食的验收工作。

时间紧迫,在洛阳驿站的时候杜如晦只是让人简单的清点了一下这些粮食的数量,而具体的情况却没有多做了解。

说句难听的话,谁知道你这里面装的时不时粮食呢?

虽然是防范,但冯智彧也没有在意,这一世作为岭南冯氏的一员他自然是深知李氏皇族对岭南冯氏的防范有多么的重,这份防范仅仅靠着冯智戴带兵驰援一事是解决不了的。

别说李世民了,就算是给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这么简单的就信任岭南冯氏的。

提到这隋唐,大概很多人都会想到五姓七望,而岭南冯氏还称不上这个名头,这里面有歧视的原因,也有底蕴的原因。

这个时代北方人是歧视南方人的,就算是冯智彧、冯智戴这样的人到了北方也会被叫一声南蛮子。

当然了,这是在背地里的。

坐拥岭南的冯盎还是很有威慑力的,虽然这份威慑力主要是来自岭南独特的地势,但这也足够让那些人不敢乱嚼舌根。

呜呜呜~

就在冯智彧靠着船舷发呆的时候大宝凑了上来,靠着冯智彧发出了撒娇一般的声音。

这段时间大宝过得其实不是很好,虽然它不晕船,但边牧的精力还是很旺盛的,北上的这段时间冯智彧白天基本上都是在船上渡过的,这里放不开大宝的精力。

“好啦,别不高兴了。”冯智彧笑了起来,伸手将大宝抱在了腿上。

“你也算是这千古第一狗了,这个时代怕是还没有那只狗能从岭南到长安的了,而且还是坐船,甚至就连洛阳驿站的那些驿卒对你都是小心翼翼的,还不知足?”

边牧很是通人性,这和它智商高是分不开的,听到冯智彧这么说之后大宝也很是人性化的将头埋在了冯智彧的腿间。

“再说了,这可是大运河啊……”看着前面交汇的地方,冯智彧喃喃自语。

隋唐大运河,这算得上是后世京杭大运河的前身了,毕竟后世的京杭大运河有近一半的水道都是用的这隋唐大运和的。

隋炀帝虽然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并不好,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这大运河对后世文化和经济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但其实这大运河隋炀帝出的力气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多。

汉朝开凿了漕渠,由长安引渭水入渠,沿南山山脚,一直通到黄河,隋文帝所开的广通渠实际上是对汉代槽渠的疏浚。

通济渠则是用了战国时期陆陆续续开凿出来的鸿沟,而下接通济渠的邗沟则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让人开凿的,最尾端的江南运河也是始于春秋时期。

甚至就连连接了幽州的永济渠也是沿用了曹操让人开凿的白沟和平掳渠。

当然了,这并不是在否认隋炀帝的功绩,大运河看似是沿用了很多古河道,但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并非是小数字,而且在前隋时期很多河道都因为年久失修的原因基本上不用了。

要知道,就算是这样隋炀帝也被扣上了暴君的名头,由此可以想象当时耗费了多少的人力财力了。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方:www.kanshuzhushou.com 全书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